冻干技术(真空冷冻干燥技术)的实现主要通过以下关键步骤和设备协同工作来完成:
1. 预冻结阶段
目的:将物料中的自由水固化成冰晶,为后续升华干燥做准备。
实现方式:
-
冷冻设备:使用速冻库、低温冰箱或冻干机自带的冷冻系统,将物料温度快速降至共晶点以下(通常为-20℃至-40℃)。
-
共晶点控制:通过预试验确定物料的共晶点(如食品、药品的共晶点不同),确保冰晶均匀形成。例如:
-水果(如草莓)的共晶点约为-25℃~-30℃;
-肉类的共晶点可能低至-35℃以下。
-
装盘要求:物料需平铺在托盘或架子上,厚度均匀(一般不超过1~2cm),避免堆叠过密,以保证冷冻均匀。
2. 初级干燥(升华干燥)阶段
目的:在真空环境下,使冰直接升华成水蒸气,去除大部分水分。
实现方式:
-
真空系统:通过真空泵(如旋片泵、罗茨泵)将干燥室压力降至10~30Pa,降低冰的升华温度。
-
加热系统:
-
传导加热:通过加热板或辐射加热器对物料间接加热,温度控制在共熔点以下10~20℃(如水果常设为25~30℃)。
-
微波或射频加热(可选):直接作用于物料内部,加速冰的升华。
-
升华过程:
-
冰在真空和低温下直接变为水蒸气,通过真空泵抽出。
-
持续监控物料温度和真空度,确保冰的升华而非融化。
3. 解析干燥(解吸干燥)阶段
目的:去除物料中剩余的结合水(约5%以下),进一步降低含水量。
实现方式:
-
温度提升:逐步升高加热温度(比初级干燥高5~10℃),破坏物料与水的物理/化学结合力。
-
真空维持:保持低真空度(10~50Pa),抽出解析出的水蒸气。
-
终点判断:
-
通过物料重量变化(脱水率达95%以上)、温度稳定或经验判断(如食品酥脆)确定干燥完成。
4. 后处理与包装
目的:防止干燥后的物料吸潮或氧化,延长保质期。
实现方式:
-
分级与整理:剔除碎屑、不合格品,筛选出完整物料。
-
包装:
-
真空包装:抽除空气,防止水分和氧气进入。
-
充氮包装:注入氮气,隔绝氧气,适用于易氧化的物料(如油脂类食品)。
-
材料选择:使用高阻隔性包装材料(如铝箔复合袋、PET/铝箔/PE复合膜)。
关键设备与工艺参数
阶段
|
核心设备
|
关键参数
|
预冻结
|
速冻库、低温冰箱
|
温度:-20℃~-40℃(依物料共晶点)
|
升华干燥
|
真空泵、加热系统
|
真空度:10~30Pa;温度:共熔点-10~20℃
|
解析干燥
|
真空泵、温控系统
|
真空度:10~50Pa;温度:缓慢升温
|
包装
|
真空包装机、充氮机
|
残氧量<1%~2%,湿度<1%RH
|
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
-
冰晶损伤物料结构:
-
控制预冻速率(缓慢冷冻可形成更大冰晶,但可能破坏细胞结构;速冻形成小冰晶,更适合大多数食品)。
-
热量不均匀导致干燥不一致:
-
长时间干燥导致能耗高:
-
通过分段控温、真空度调节或增加物料表面积(如切分、摊薄)提高效率。
应用场景示例
-
食品:冻干水果(莓类、芒果)、速食汤料、咖啡粉、肉类(如冻干牛肉干)。
-
药品:疫苗、***、生物制剂(需低温保护剂如甘露醇)。
-
中药材:人参、灵芝等(保留活性成分,避免高温破坏)。
通过上述步骤和设备配合,冻干技术能在低温、真空条件下高效去除水分,保留物料的营养、色泽和形态,实现长期保存和便捷复水。